宿松县实验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13-09-02

一、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还能有效地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领域相互衔接,有助于丰富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与课堂教学的评价相统一。

最为重要的是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将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有效校本教研,反思日常教学,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研究制定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校深入推进教改、促进内涵发展的要求。我国很多教育发达的地区和优质名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把推动课堂改革作为“教育系统一号工程”,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形成“自主互助学习型” 课堂教学模式。江苏省扬思中学历经多年的实验研究,形成了“先教后学,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成为全国名校;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用了8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全国名校。反观我省我地区几乎还没有推出符合本土特点、旗帜鲜明、效果明显的有效教学模式。

我校立足校本、立足教师资源特色、立足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理念,处变不惊。先发现、分析现状和问题,鼓励各学科中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效果良好的优秀教师认真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亮点和风格,后集全校及至借专家之力全力提升、打造“成功模式”,有序地推广。

我们研究的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服务于学生学习。突出关注生本、注重能力的培养、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初中语文四读自主学习法”的教学模式:诵读感知 品读赏析 研读探究 思读拓展

“初中数学四段自主学习法”的教学模式:自主发现 问题探究 获取结论推广迁移

“初中物理四步自主学习法”的教学模式:激趣感知 自主探究 总结提升 应用迁移 

“初中英语四悟自主学习法”的教学模式:体验感悟 质疑自悟 引领导悟 拓悟提高

 

二、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支撑

1、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撑。建构主义突出表现出了三方面的重心转移:从关注外部输入到关注内部生成,从“个体户” 式学习到“社会化”的学习,从“脱离情境”的学习到情境化的学习。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

2、板块式教学模式的支撑。板块式教学是一种普及大众化的课堂教学艺术,它注重在精心选点的基础上,利用板块对选点进行集中突破,以此达到其高效性、可操作性。教学过程中因为“板块”的清晰存在而容易协调教学节奏,能较为顺利地展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抑扬合理,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都能得到鲜明的表现。

3、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撑。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个体的智能是单一的、可量化的,而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其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而现代社会是需要各种人才的时代,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让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

4、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的支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效果的取得、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分析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利与弊,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和依据。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5、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的支撑。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致力于为中国现实教育服务,教师要吃透课程改革的精神,完成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克服心中的迷茫。观念决定着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师观念深深地根植于教学文化之中,有怎样的教学文化,就会产生怎样的教学观念。教学文化是教育观念产生的土壤,为了更好的使课程改革得到实施,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建构新型的课堂教学文化。

三、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内容

“四段”模式,自主学习,以法优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增添课堂教学情趣,鼓励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其基本内容为课前导学和课堂教学,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一)课前导学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毋庸多言。但我们以前的预习易于流于形式,老师往往只是口头布置预习任务,学生们看了一遍课文就算是完成预习了,根本达不到预习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借鉴了有关学校的做法,设置了课前导学案这一板块,使预习变得可操作,同时用导学案引领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深化课堂内容的讨论,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很重要,导学案要落实“导”的作用,要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课前就开始自主学习。我们导学案的设计有以下一些要求: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4、留给学生质疑空间。每篇课文,只要学生真正深入进去,必然会有收获,但也会有困惑。因此在导学案中不仅仅是学生解决问题,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阅读不能叫真正的阅读,学生懂得提出问题,会提问题。

(二) 课堂教学   

1、自主学习——感知 

课前导学,主要是要求学生体验知识点,明确学习重难点,能解决教材给出的基本问题,质疑自悟。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获取、运用知识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思考和对知识的获取。强调自悟。

这一环节的要求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把握知识。这个环节既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自主质疑——解析

这个环节既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要锻炼学生质疑的精神。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每一节课作出一个精当的主问题设计是可以起到以一驭十、提挈全篇的作用。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的是在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在教学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点:从设问内容上看,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一种可以引动整堂课的教学问题,“是”或“不是”之类的简单应答在它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从设问时机上看,主问题是有意安排的,具有一定思维科学顺序的,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问题;从设问效果上看,主问题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内在牵引力,并能形成教学活动板块.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而非转瞬即逝。主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好处:一是能大量减少无效提问、无谓提问和无用提问,制约课堂上无序的、零碎的、频繁的问答,克服肢解课堂教学内容、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等弊端,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二是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带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三是由于要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由于一般性提问的“量”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精、少、实、活的提问或问题.会有效改变课堂教学“碎问碎答”的流弊,并将课堂引向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整体性教学,极大地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从而可以有效开展课堂活动,简约明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这个环节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前面分析导学案环节就提出了留有空白让学生质疑。教师可在课前把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筛选出共性的有意义的问题在课堂在进行讨论,甚至有些学生的问题就可以作为主问题进行讨论。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让学生能围绕知识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进行讨论。旨在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3、自主交流——探究

在课堂教学模式的交流探究环节,我们是基于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教育理念而提出的。它强调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互动探究,要求学生善于质疑、善于动脑、善于动手动口、探寻究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的实施对于"创新"这一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无疑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等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要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动手来操作的不足;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要让学生尽可能去“做”。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画、去说、去做,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自主提高——拓展

拓展旨在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随着新课标的贯彻执行,课堂教学拓展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从更高的层次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要求。

其实,每一学科的学习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从你的房子里面走出来,走出象牙塔”,让知识向生活延伸,可以接触更多的,更贴近生活中的学习资料。倡导拓展延伸,获取能力提高,该环节旨在帮助每位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这就要求在掌握本节课知识的前提下,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延伸必须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角度出发,要时刻意识到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是拓展延伸的基本前提,那种游离于知识,任意生成的课堂教学,势必导致“教育引导价值”的缺失,我们要求的拓展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拓展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是专题的,可以是不同阶段不同梯度的,对学生可以是口头的、文字的、动手操作的、形体的,课内的或课外有所准备的等等,采用什么方式方法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

四、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运用变式

1、一些被教学实践证明为有效的教学形式,应当而且必须融入课堂教学中。

2、为确保“四段”模式,自主学习有效实施,根据需要,可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环节。

3、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差异,确定相应的侧重点,制定不同的指导策略。

五、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目标

1、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师运用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实验中学教学品牌,全面提升办学品位。

2、成效目标:规范各科新授课的基本教学流程。推广文、理科可学习借鉴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教师目标: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改进、创新课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改变教师低效、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学生目标: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5、课程目标:探索、改进、改造学习方式,适应新时代和新课改的需要。